衛生部8日發布《母嬰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 闡明了女性懷孕、分娩、哺乳的特殊生理時期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并針對近年來剖宮產率高、巨大兒出生率高、不適當的嬰幼兒喂養等突出問題提出相關健康指導。
《母嬰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共55條 分為基本知識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以及基本技能三個部分 內容涉及孕產婦營養、心理、運動、體重控制、分娩方式、產褥期護理、母乳喂養、新生兒保健等 提出“吸煙與被動吸煙會導致流產、死胎、早產、低出生體重”“自然分娩是對母嬰損傷最小、最理想的分娩方式”和“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物 提倡純母乳喂養6個月”等理念。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 進一步普及母嬰保健基本知識與技能 提高孕產婦健康素養 提高我國出生人口素質 衛生部組織編寫了《母嬰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這同時也是2008年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的延伸。
《母嬰健康素養》
一、基本知識和理念
(一)促進母親和嬰兒健康 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是每一位公民的社會責任。
(二)準備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到醫療保健機構接受婚前保健服務。
(三)懷孕和分娩是人類繁衍的生理過程 應當作到有計劃、有準備。準備生育的夫婦 應當到醫療保健機構接受孕前保健服務。
(四)吸煙與被動吸煙會導致流產、死胎、早產、低出生體重。
(五)準備懷孕的婦女和孕婦 應當避免接觸生活及職業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 避免密切接觸寵物。
(六)孕前3個月至孕早期3個月補服葉酸可預防胎兒神經管缺陷。
(七)產前檢查內容主要包括測量血壓、體重、宮高、胎位、胎心率 血、尿化驗和B超檢查等。
(八)首次產前檢查應當做乙肝、梅毒和艾滋病檢查。
(九)產前診斷可發現胎兒某些先天性缺陷和遺傳性疾病。35歲以上的孕婦屬于高齡孕婦 應當進行產前診斷。
(十)孕婦正常血壓為收縮壓低于140毫米汞柱 舒張壓低于90毫米汞柱。
(十一)孕婦血紅蛋白應當不低于110克/升。
(十二)懷孕期間 如果出現高熱、頭暈、頭痛、嘔吐、視物不清、陰道出血、腹痛、胎膜破裂(破水)、胎動異常等情況 應當立即去醫療保健機構就診。
(十三)懷孕24周-28周 建議做妊娠期糖尿病篩查。
(十四)足月產是指懷孕37周-42周之間分娩。
(十五)自然分娩是對母嬰損傷最小、最理想的分娩方式。
(十六)臨產的征兆為:出現規律、伴有疼痛且逐漸增強的子宮收縮 每次持續30秒或以上 間隔5分鐘-6分鐘。
(十七)在孕產期各階段 孕產婦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 放松心情有助于預防孕期和產后抑郁。
(十八)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物 提倡純母乳喂養6個月。1歲以下嬰兒不宜食用鮮奶。
(十九)正常足月新生兒的出生體重在2500克-4000克之間 超過4000克為巨大兒 不足2500克為低出生體重兒。
(二十)新生兒出生后應當進行新生兒疾病篩查。
(二十一)新生兒可出現生理性體重下降 一般不超過出生體重的10% 出生后7天-10天恢復至出生體重。
(二十二)新生兒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后2天-3天出現 第7天-10天開始逐漸消退。
(二十三)新生兒臍帶脫落的時間一般在出生后1周-2周。
(二十四)新生兒滿月時 體重至少應當比出生時增加600克。
(二十五)應當保證新生兒睡眠充足 一天睡眠時間一般為16小時-20小時。
(二十六)嬰兒從出生開始 應當在醫生指導下每天補充維生素D 400-800國際單位。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后6個月內一般不用補充鈣劑。
(二十七)父母或看護人應當經常與嬰兒交流 及時滿足嬰兒的各種需要。
(二十八)嬰兒乳牙一般在出生后4個月-10個月之間萌出。
(二十九)嬰兒出生后要按照免疫規劃程序進行預防接種。
(三十)嬰幼兒的前囟一般在出生后12個月-18個月閉合。
二、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
(三十一)孕婦應當堅持早晚刷牙、餐后漱口。
(三十二)孕婦應當禁煙禁酒 最好不穿高跟鞋、不染發、少化妝 服裝以舒適為宜。
(三十三)孕婦每天應當進行30分鐘以上的適宜運動。
(三十四)孕婦應當至少接受5次產前檢查并住院分娩。首次產前檢查應當在懷孕12周以前。
(三十五)孕婦應當保證合理膳食 均衡營養 在醫生指導下適量補充鐵、鈣等營養素。
(三十六)孕中期鈣的適宜攝入量為每天1000毫克 孕晚期及哺乳期均為每天1200毫克。
(三十七)孕婦應當維持體重的適宜增長。孕前體重正常的孕婦 孕期增重值為12千克左右。
(三十八)產婦在哺乳期應當適量增加魚、禽、蛋、肉及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
(三十九)產婦應當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提倡開窗通風、刷牙、洗澡等。
(四十)應當在新生兒出生后1小時內開始喂奶 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 按需哺乳。
(四十一)從出生后6個月開始 需要逐漸給嬰兒補充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
(四十二)嬰兒添加輔食后可繼續母乳喂養至2歲或2歲以上。
(四十三)產后42天左右 母親和嬰兒均應當接受一次健康檢查。
(四十四)嬰兒在3、6、8、12月齡時 應當接受健康檢查。
(四十五)有不滿1周歲嬰兒的女職工 在每班勞動時間內可以享受兩次哺乳(含人工喂養)時間 每次30分鐘。
三、基本技能
(四十六)記住末次月經 學會計算預產期。
(四十七)孕婦一般在懷孕18周-20周開始自覺胎動 在孕晚期應當學會胎動計數的方法。
(四十八)孕產婦患病應當及時就診 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需要緊急醫療救助時 撥打120急救電話。
(四十九)哺乳期婦女應當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五十)給嬰兒添加的非乳類食物應當多樣化 注意少糖、無鹽、不加調味品。
(五十一)嬰兒的咀嚼能力應當從出生后7個月-8個月開始鍛煉 10個月-12個月可以培養嬰兒自己用勺進食。
(五十二)嬰兒體溫超過38.5℃ 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采取適當的降溫措施。
(五十三)嬰兒發生腹瀉 不需要禁食 可以繼續母乳喂養 及時補充液體 避免發生脫水。
(五十四)數呼吸次數可早期識別肺炎。在安靜狀態下 出生后2天-2個月的嬰兒呼吸次數不超過60次/分 2個月-12個月不超過50次/分。
(五十五)避免嬰兒發生摔傷、燒燙傷、窒息、中毒、觸電、溺水等意外傷害。